2025年4月25日,“三载筑基・语通未来”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及发展推进会在大连召开。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朱光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周道娟等有关部门领导与首批14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代表等3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共商语言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谋划智能时代行业创新方向。中国声谷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园区类语音服务出口基地之一受邀参加会议。
强化顶层设计,深化协同发展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指出,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是推动服务贸易升级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载体。各基地需聚焦专业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国际化产业链,同时构建精准高效的话语转换体系,助力中国故事全球传播。他表示,中国外文局将强化行业指导,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呼吁基地间深化协同联动,共同开拓产业发展新局面。
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朱光耀指出,商务部将持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语言服务纳入国家规划,健全行业分类标准,支持基地发挥示范作用。他建议基地加强产学研协同,利用国际展会拓展市场,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赋能。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周道娟表示,教育部将联合多部门指导高校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语言服务智能化升级,助力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基地需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加速新技术应用,推动企业专业化建设,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管委会主任高晓强表示,作为联席机制召集人,园区将深化产业聚集与国际合作,持续发挥协同引领作用。
创新实践成果显著,智能转型提速
会上,首批14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代表汇报了近三年发展成效:通过优化服务体系、深化智能转型、拓展国际市场、打造特色品牌等举措,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产业协同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国家语言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交流研讨阶段,各基地代表围绕智能技术与语言服务的融合趋势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了行业和基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声谷:龙头企业技术引领语音服务生态发展
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园区类语音服务出口基地之一,中国声谷在会上详细阐述了其发展背景与战略定位。依托龙头企业科大讯飞的技术优势,园区构建了“语音-AI智能-生态”三级出口体系,实现从基础语音技术研发到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再到全球化生态布局的递进升级。未来,中国声谷将聚焦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深化产业链协同,进一步扩大语言科技服务出口规模,打造世界级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