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资讯

AI赋能 智启未来 | “人工智能+”行业实践分享会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30

9月26日下午,AI赋能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实践分享会,在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举行。活动聚焦政策内涵与产业机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路径与创新实践。近5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参与了这次深度对话。


宣传图1.png


活动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及合肥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承办。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活动就《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进行学习交流,并详细解读了《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围绕算力支持、场景牵引、企业培育和人才集聚等具体政策进行阐释,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助力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宣传图2.png


在合肥,“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格局,赋能医疗健康、工业制造、金融等领域。活动中,来自政企各方的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展开热议,讲述产业中的真实实践和未来愿景。


宣传图3.png


AI心理医生上线,现场,合肥中聚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章领讲述了“用AI技术触达人类心灵”的故事。企业推出能够监控、感知心理健康状态的大模型,具有多维度层次化心理画像技术,可以通过语言、生理表现、微动作等感知、评估用户情绪及心理健康状态。“根据测算,我们国民10万人所对应的心理咨询师数量只有9人。心理医疗资源稀缺,我们希望打造有情感、能共情的人工智能,缓解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用科技触及人类心灵。”段章领表示。



3-4个小时的诊断过程,AI在2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特任副研究员徐梓康分享了癫痫的AI辅助诊断实践:“患者监测半小时的脑磁图,需要医生花费数个小时进行解读,我们开发的AI癫痫致痫灶溯源定位系统,大概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关键数据的分析。”

如何让技术真正融入场景,让“人工智能+”落地?AI在场景中从“能用”到“好用”,哪些关键环节亟待突破?

现场,合肥人才集团数字化专家苏鸣翰的发言直指当前企业推进“人工智能+”转型的核心痛点。他认为,当前推进“人工智能+”的核心瓶颈普遍不在技术本身,成熟的技术方案已大量存在,真正的挑战在于“人才断层”与“组织韧性不足”,企业应将“人才引育”和“组织文化重塑”置于优先战略地位。在选择外部合作伙伴时,眼光应超越单纯的技术供应商,重点关注那些具备深厚行业实践经验、能够提供落地陪伴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数字化咨询机构。

安徽思特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载青则结合企业实践,讲述了AI应用的路径。他认为,AI落地需要找到业务领域真实的场景需求和痛点,将AI嵌入其中,做好长期运营。“其中需要不断收集用户反馈,持续迭代优化模型,再继续拓展场景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张载青表示。


宣传图4.jpg宣传图5.jpg宣传图6.jpg